立秋已過,香菇生產迎來關鍵時期。秋季香菇生產管理應掌握重點,以下細節(jié)不妨了解一下,可確保香菇的產量和質量:
1、室內發(fā)菌
香菇從接種到生理成熟需60多天。接種后,應及時移入發(fā)菌室進行培養(yǎng)。菌袋呈“井”字形排放,高8~9層,室溫控制在25℃左右,相對濕度要求70%以下。
移入發(fā)菌室后1~6天,菌絲處于恢復和萌發(fā)階段,室溫要控制在28℃~30℃之間,此期菌袋不能翻動,不要通風,遮陽造成暗光。7~10天菌絲生長開始吃料,室溫降到26℃~28℃,每天通風2~3次,7天進行第1次翻堆,將堆好的菌袋上下、內外調換位置,使每個菌袋都能接受同樣條件的管理。翻堆時要輕拿輕放,嚴防封口損壞和感染雜菌,同時結合翻堆認真檢查雜菌污染情況,若發(fā)現有星點雜菌出現,用75%酒精50毫升加25%甲醛30毫升的混合液注射,封閉患處。
2、菌袋轉色
轉色早晚及好壞,關系到出菇早晚和產量高低。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后,由白色變成紅棕色,并出現黃水珠,繼之呈現香菇原基。轉色期要增加室內散光,加強通風,薄膜要時開時蓋,形成干干濕濕的環(huán)境,促進轉色。
3、室外催菇
香菇為低溫變溫結實菇類。當菌袋轉色成紅棕色菌膜后,菌袋搬到室外陰處,上下用麥草墊蓋好,并灑水保濕,晚上蓋膜,白天揭膜,反復4~5天,蓋薄膜進行悶菌催菇。
4、出菇管理
秋季氣溫逐漸下降,有利于菌絲健壯生長。催菇3天后將出菇的菌袋每天揀1次,放進菇棚床架上,袋距7~10厘米,直到催菇全部結束。菌袋放進床架后,用尖刀在菇蕾四周劃開薄膜,進行蹲菇。一般蹲菇期7~10天內不蓋膜,當幼菇有花生籽大小時,可進行催花。
當變溫催蕾后,菇體長到2~3厘米時,可選晴天中午在地表潑水,以加速子實體生長,然后夜間揭開薄膜,讓冷空氣刺激,使菌蓋干燥,再把薄膜蓋上,利用地溫地濕配合,干濕交錯,促進菌蓋分裂成花紋形花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