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用菌栽培應該以"預防為主"食用菌栽培應該以"預防為主"作為指導方針,以過硬的技術支持、嚴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規(guī)范而不失靈活的管理方式為基礎。許多行業(yè)專家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,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長允許的條件,做好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控制和管理,就可以達到理想的生產效果,收獲符合安全標準的質量好、產量高的食用菌產品。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4-18
來源:中國食用菌商務網(wǎng)
菌棒確定成熟后,迅速入棚上架或立袋,脫皮催菇、保濕、保溫、調整光照,待出菇率達到整棚85%以上,子實體長到0.7-1.5公分,及時疏蕾,進入育菇階段,育菇共分下面幾步。
第一步:每天早上6:00—7:00,太陽未出來前查看香菇表面長勢及回潮情況。
第二步:如果菌棒內部溫度小于13度,空間相對濕度在85%-90%,菇表花紋最深處不發(fā)紅或菇體表面磷片生長旺盛,先不打開棚通風,在控制溫度的情況下,延長見光時間,讓其繼續(xù)生長。
第三步:如果香菇生長正常,菇紋不紅,溫度升到13度以上時,要把遮陽網(wǎng)拉開遮光降溫,菇棚薄膜全部卷起,讓香菇在陰涼處生長并進行大通風,把香菇表面水分吹干,空間相對濕度70%左右,保持花紋不變紅,一直到晚上。
第四步:如果香菇表面花紋變紅,早上起來把棚膜全部卷起大通風,把空間濕度降低至75%以內,適當見光,把香菇表面水分吹干,控制香菇菇面不再繼續(xù)變紅,連續(xù)保持偏干狀態(tài),再重新進行回潮催菇。
第五步:下午6點左右,太陽光線為散射,輻射強度弱時,把遮陽網(wǎng)收起來,讓菇二次見光、通風,同時地面少澆水。
第六步:當晚上菌棒溫度下降到13度以下時,最好是12度以下,把菇棚塑料膜落下蓋嚴,門口關閉,不能進風,遮陽網(wǎng)或保溫被呈收起狀態(tài),空間相對濕度達到85%左右,晚上溫度在下降過程中,香菇低溫生長,低溫回潮,菇肉增厚,菇面繼續(xù)開裂,提高商品率。
第七步:如果在此期間有陰雨天氣,可在陰雨前一天或兩天內及時采摘一些較好的商品菇,盡量不要太大回潮,讓菇偏干生長至陰雨天,可使優(yōu)質菇生長周期推遲3-5天,提高商品率和產量。
第八步:每天早上循環(huán)進行,直至優(yōu)質菇采摘結束。
隨著外界溫度逐漸提高,棚區(qū)管理技術也要隨之進行調整。
*版權所有
① 本網(wǎng)所有自采資訊信息(含圖片)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(wǎng)發(fā)布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;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來源,例:"中國食用菌商務網(wǎng)"。
②本網(wǎng)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,并注明轉載出處,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③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